水上救援机器人|加入新疆阿拉尔市消防救援大队!


引言: 塔里木河汛期已至,波涛汹涌,防汛压力骤增。但今年,阿拉尔的防汛抢险队伍里,来了一位酷炫的“新成员”——它能乘风破浪,精准救人,效率比人工快一倍!它,就是首次亮相的水上救援机器人!让我们直击演练现场,看看这位“水上救援侠”有多厉害!

近日,在第一师阿拉尔市消防救援大队于胡杨河组织的水域救援综合演练中,一个橙红色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当模拟“落水者”在湍急水流中呼救时,岸边的救援人员并未立即下水,而是从容地拿起遥控器。只见一台外形流畅、形似小艇的智能水上救援机器人,如离弦之箭般破开水面,稳稳地、迅速地冲向目标


落水者只需紧紧抓住或趴上机器人,这位“钢铁侠”便化身生命方舟,稳稳地将人带回安全岸边。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科技感十足,成为演练现场当之无愧的亮点!

硬核实力:不止是快,更是安全可靠

这位“救援侠”可不是样子货,它的本领相当硬核:

  • 双模操控,稳如磐石: 既能在岸上远程遥控指挥,关键时刻也能手动直接控制,确保在各种复杂水域(如急流、漩涡)都能稳定作业。

  • 耐力持久,力大无穷: 4小时超长续航,能持续投入战斗;180公斤的有效载荷(相当于能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轻松承载落水者。

  • 眼观六路,远程出击: 1公里遥控半径,让救援人员能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实施救援,特别是在危险水域,大大降低了救援人员的风险。它能在急流中快速建立起一条“生命通道”。

效率惊人!站长点赞:这是理念的革新

“这不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救援理念的革新!” 阿拉尔市消防救援大队南泥湾大道消防救援站站长刘河川在现场激动地表示。他透露,在近期的一次模拟演练中,这台机器人仅用了短短4分钟,就将50米外模拟的“落水者”安全带回。同等条件下,效率比传统人工救援提升了60%以上! 这宝贵的几分钟,在真实险情中很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



为何阿拉尔需要它?科技赋能破解防汛难题

阿拉尔市水域广布,光是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段就长达107公里。夏季水流湍急,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5米,防汛和救援形势异常严峻。面对现实挑战,第一师阿拉尔市积极引入高科技装备,用科技力量为传统防汛救援插上翅膀,力求更高效、更安全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人防+技防”新体系,未来更智能

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已经行动起来:

  • 组织沿河各团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智能装备操作培训,确保关键时刻能用、会用、用好。

  • 在重点河段设置专用停放点,让“救援侠”随时待命。

  • 随着这批高科技装备的列装,阿拉尔市正逐步构建起“人防(人员力量)+技防(智能装备)” 的现代化防汛救援体系。


更令人期待的是,未来,阿拉尔市还计划为这些水上救援机器人加装水质监测、水下探测等功能模块。这意味着它们不仅能“汛时救援”,还能在平时承担起水域环境监测的任务,真正实现“平时监测、汛时救援”的多功能应用,成为守护水域安全的“多面手”。


结语:水上救援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是阿拉尔市运用科技提升应急能力、守护城市安全的生动实践。当冰冷的钢铁被赋予救人的使命,当科技的力量融入守护的初心,我们对抗自然灾害的底气就更足了一分。汛期已至,愿这水上驰骋的“橙色闪电”,能成为塔里木河畔最令人安心的守护者!为阿拉尔的智慧防汛点赞!

(素材来源于:第一师阿拉尔市融媒体中心)